0/30
多维深度图册,深度封面显示图片图注描述。(图源:多维影像)
1/30
白云鄂博矿区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辖。白云鄂博,蒙语又名为“白云博格都”,意为“富饶的神山”。1927年由中国地质学家丁道衡首次发现。蕴藏着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%以上的稀土矿物及铁、铌、锰、磷、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,被称为“稀土之都”、“稀土之乡”。(百度地图)
2/30
从包头出发,开车北行约3个小时后抵达白云鄂博。白云鄂博位于阴山(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,东西走向)之北,北距中蒙边境95公里,当地人开玩笑称自己是“后山人”。
3/30
在白云鄂博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立着地质学家丁道衡的塑像,上世纪20年代,正是他发现了白云鄂博大铁矿,那时,这里只有一座黑色的山峰,因为缺水,既不是放牧点,也没有几户人家,周围的蒙古族牧民来这里,几乎都是为了去山上一座著名的敖包膜拜神灵。在发现白云鄂博铁矿7年之后,矿物学家何作霖在白云鄂博铁矿石中找出了两种稀土矿物。由于稀土元素含量高、种类多,白云鄂博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矿。
4/30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白云鄂博矿区已成为包头市的工业重镇,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,是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中唯一的县(区)级工矿区。图为白云鄂博矿区的街头,竖立着稀土元素的雕塑。
5/30
从谷歌地球上可以看到白云鄂博矿区分为住宅区和矿区。(google earth)
6/30
白云鄂博矿是一座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,分布在东西长18公里,南北宽约3公里,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。现已探明矿体内蕴藏着160多种矿物,70多种元素。矿物种类主要有铁、铌和稀土矿物。其中铁矿储量9.5亿吨,铌矿储量519万吨,稀土矿工业储量3,600万吨,占全世界的36%,占中国的90%以上。这里是中国包钢(集团)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。
7/30
初到白云鄂博,很多当地人都说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矿山上巨大的矿坑。矿山入口处有包钢的保安人员把守,没有严格办理入矿手续的人和车都会被拒之门外。
8/30
在主矿的高处,有专门修建的观景平台,从观景台可以看到一个深度约有200多米、短向的直径有1千米许、长向的直径大约1.5千米的椭圆形大坑。
9/30
据了解,观景台所在的地方是以前的半山腰,上面的半座山早挖没了,原先那个著名的敖包,蒙古族民众在白云鄂博矿开采前就将其迁移到了别处。
10/30
大矿坑是逐层向下露天挖采的,开一层要爆破一次,一次爆破量相当于4级地震,白云鄂博当地人说,他们对4级地震已经习惯了。
11/30
属于包钢原料车间的白云鄂博矿多年来是以铁矿为主开采的,稀土矿是伴生开采出来的,没被开采利用的数量巨大的稀土或随尾矿浆被排入尾矿坝,或还堆积在白云鄂博矿周围的排土场内。
13/30
白云鄂博有放牧区,从牧区通往尾矿山的道路都被铁丝网封锁。远远可以看到堆积的尾矿。
14/30
包钢及其相关企业将铁矿石粉碎,分离出氧化铁和部分稀土后,废弃矿渣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,日积月累,形成了“稀土湖”。
15/30
据了解,每开采1吨稀土会产生1,000吨的尾砂,由此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尾砂池,一旦发生溃坝或者泄漏,将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。
18/30
白云鄂博西郊另一处尾矿坝,与众不同的是,这处尾矿坝周围没有任何防护设施,沙化严重,中心地带仍可见等待晒干的污水。
21/30
白云鄂博矿区西部,约10米高的尾矿坝,周边被铁丝网封锁,外人无法进入。
26/30
尾矿山附近,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告示牌。
27/30
骑电动车放牧的牧民,远处是堆积如山的尾矿,该牧民称,现在的白云鄂博不像以前了,外来人口无处打工全走了,住在这里的除了牧民,其他都是在附近矿厂上班的职工。
28/30
白云鄂博前往稀土矿区的路上,竖立着生态环保的牌子。
29/30
在白云鄂博矿区附近,工作人员正在给道路做标记。
30/30
夜幕降临,白云鄂博矿山公园里散步的市民。
评论
0 条回复